续纂淮关统志 卷九公署
淮关统志卷之九公署
委员公寓巡检司公寓
税大使署护库武弁署并附
古者庶司百职事,莫不各有治事之所。而况司榷者,帑项攸系,尤须壮廨宇,严管钥,俾得规模整饬,慎守无虞。然后责以殚厥心力,克供乃职。李华《政事堂记》曰:政事堂者,臣不可以悖道于君,逆道于人,黩道于货,乱道于刑。尅一方之命,变王者之制。此堂得以易之。吁!严矣哉。是故法守而不渝,政平而不垂,礼行而不失,遵道而不背,则庶乎不忝所居矣。乃志《公署》。
旧制
“赞巩金瓯”坊一座明主事程子侃建,久废。
“淮海雄关”石碑一座明主事杜学大建,久废。
“问津亭”三间明主事郭立彦建,扁曰“问津小憩”,今废。
屏墙一座明主事任甲第建,久废。已改建辕门。
放关楼三间旧志云:即问津亭,康熙乙卯,主事他那库建。面临运渠,开关验放,则登斯楼。扁曰“衡鑑三关”,又联曰:“剔弊厘奸不惮节宣充国计,通商惠旅惟思靖献肃官箴。”三韩李辉祖题。今关楼现在,规模稍异。
辕门三座旧志云:宽广计一十一丈二尺。先是居民占遍,主事杜学大查勘得实,撤而新之,焕然伟观焉。题有匾对,年久废去,后改建于屏墙基上。正南题曰“楚水司储”,东曰“筹国”,西曰“惠远”。旁皆木栅,内旗杆二,俱有台。
“裕国通商”坊一座旧志云:在辕门南,其建立无所考。但基上尚有遗柱,今并废。
鼓亭辕门内东西各一间
大门三间明主事杜学大修筑。康熙年间,前监督杜琳重建。较旧高大五尺余,东墙上砌《平政碑记》。
土地祠在大门内东,明员外夏国孝建。前监督杜琳题匾曰“津梁保障”。
延宾堂旧在中正堂之东。明主事潘恕建,黄卷题曰“水心亭”。主事王其勤重葺,颜曰“岁寒馆”,有诗载《艺文》。日久倾圮。适大门东土地祠前有小楼三间,破落不整,主事杜琳乃重建,为延宾之所。今复废。
委官厅三间旧志云:即收钞厅。在仪门之西,门由外出。主事杜学大建。久已,仅存基址,废为马圈矣。
仪门一座旧有柳泉马先生题匾曰“阜通节制”。员外韩志仁题曰“青天白日”,联曰“合万国以朝宗,司会每惭柔远策;宽一分而受赐,度支尝愧出遥思”。日久破损,前监督杜琳重新之。 正堂三间明主事马麟题匾曰“经国体民”。跋云:钞关之设,凡为国课而足国,多致于损民,恤民或至于亏课。不损不亏,顾名思义,有识者当自得之。又郎中汪若水题曰“公平正大”。主事江映鲲题曰“称物平施”。外檐向悬有明时敕书一道。前监督杜琳重建正堂时,易其文曰“廉洁任事”。联二:一系梁南赵之琰题曰“淮郡列雄关,据轮蹄舟楫之咽喉,敢以讥征裨国计;海邦标重地,司积贮灌输之命脉,矢将清慎佐边筹”;一为易水刘大川题曰“地引江淮,羡轴轳之啣尾,通贡赋以将忱,畴谓涓埃非裨益;职当钱谷,借筹策之苦心,酌盈虚而均惠,庶几榷税亦经纶。”
悬尺所在正堂之旁,久废。有记,载《艺文》。
库楼三间在正堂之东。主事杜学大建,后为火废。主事他纳库重建。
卷房三间旧志云:在库楼南首。火废后,卷亦无存。
皂隶房三间旧志云:在仪门内,库楼南,供关帝神象。
门吏房三间、庖湢所三间旧志云:并在卷房之后。主事潘恕建。久废。
柬房在正堂西南隅。
粮房与柬房相并。
马快班房在仪门内西,与东皂隶房相对。
穿堂三间主事黄文炳题曰“师善堂”。又有“淡宁”、“公恕”诸额。前监督杜琳重建中正堂时复增新之。
中正堂员外夏国孝建,王阳明先生题匾,日久将圮。前监督杜琳重建,增高基址五尺有余,规模宏壮,颇旷心目。额曰“底慎堂”。柱联用大司寇魏公环溪句曰:“欺人如欺天,毋自欺也;负民即负国,何忍负之”。又自题一联曰:“如天地鬼神,顷刻不离,必须常存敬畏;念祖宗父子,荣辱相关,自然爱惜身名”。
望淮亭旧志云:向名望野亭,磊石编竹为之。主事萧日强易之以板。至主事马麟改建,台基高耸,回廊轩豁,足便登眺,因易名曰“望淮”。主事王其勤改曰“关薰”,有诗。主事李得阳又改曰“浴心”,有记,并载《艺文》。崇祯年间,韩位甫重修,前任李辉祖复易名“时阜”。余以为前人命名,不可全废,爰仍之以“望淮”而益以额焉,并题其柱曰“百谷朝宗瞻紫气,二洲环拱绕丹台”。今废。
廨舍国脉屏一座明主事杜学大创,今不可考。
宽简居明主事杜学大建,匾曰“淮清流润”,久已废去。主事杜琳另构三楹,于中正堂之东,仍以“宽简”名之。更有东院退堂三间,改为译清处,今皆废。
经国楼一座明主事马麟创,匾曰“经国”。在望淮亭西,计五间。主事余士奇改曰“清旷楼”。今废。
寝室五间在经国楼南。
东西厢房各三间明主事杜学大重修。久为庖厨仆隶所居,颓坏不堪,主事杜琳更造之。今又废。
中庭三间旧志云:在前厅之后。厅废后,此庭聊为退食之所。因以前厅“内省轩”匾额移悬于上。今又废。
前厅三间旧在正堂西。久废。
书房三间明主事王云鹭题曰“养桂堂”。久不可考。
平房三间旧在穿堂西宅门口。今不可考。
小隐斋前监督杜琳建。今废。
池亭草园一所旧志云:在望淮亭、中正堂之东,员外陈长□修葺。主事杜学大题曰“小隐亭”。日久倾废,其址基改建住房。今不可考。
译清处平房三间,在穿堂东。
更楼一座辕门外东首,明主事任甲第建。
圈门四座明主事王显宗建。
匾坊一座在关之东。旧志云:外即新路。今亦废。
溪濠旧在官署后。明主事李爵令员役蒋林、孙继先、周楠、田德等重浚深阔,以防奸宄。今废。
通利沟署基最卑,每遇阴雨,则堂奥皆为池沼,水数日不去。前监督杜琳沿东墙外开一巨沟,使水达署后归于山子湖中。沟成,不特官舍有宁居,而民间街衢亦鲜泥泞之患,因名之曰“通利”。今沟经重浚,非其旧矣。
护衙堤一名月牙堤。旧志云:衙宇居民,水溢时成巨浸,为患已久。员外李秩白漕抚,捐俸令员役许从学、许先、杨林董率筑堤四百三十一丈。建三坊,曰“万代瞻仰”,曰“一方保障”,曰“惠安斯民”。且设三墩,永以为赖。至顺治年,主事汤有庆修筑,主事德明又捐俸数百金修之。今三坊无存,而牙堤亦不可考。
砖堤署墙后屡被水淹,前监督杜琳捐俸三百金,命乡约许奋龙置买桩木下万年桩,用大城砖数万块筑堤。在月牙堤之内,堤上有亭一座,并立有石碑,记堤工也。
涵洞杜志云:钵池山南北两湖多民田,堤成后,每遇时雨,皆为巨浸。主事李爵建置涵洞,甃以砖石,以时启闭,水有蓄泄,民得垦田。今淤废。
习仪公所署西有元天宫,为习仪之所,圮坏日久。员外李秩修建堂殿一新。主事杜琳复修。
龙亭旧无仪仗,主事杜学大创、为黄幌、扇盖,诸服御具备,前监督杜琳重整饬之,存元天宫。
乡约所在署东火星庙。主事杜学大立,朔望集民会讲。
养蒙馆社学,久废,员外李秩重建。在衙署西首,门楼一座,匾曰“三物宾兴”。社学三间。今不可考。
东西榜房十间主事杜学大重修,久废。
公署四围墙垣旧志云:东西广十九丈有奇,南北长二十七丈有奇。今署经重建,丈尺迥非旧制矣。
墙后委官厅主事黄日敬建,久废。
署北柳坞旧志云:旧有草亭,为潦水淹没,渐变成湖。大约月牙堤以内是也。今废。
西北蛙池旧志云:约有十余亩。亦俱变成湖矣。
竹居、濯缨二亭俱明榷使陈复升建,久废。有记,载《艺文》。
按:旧志所载榷署形势、房间,或兴或废,至详且晰。兼以地处卑洼,多方培筑,其思所以彰体制、壮观瞻者至矣。厥后远历八九十年,增损改易,莫可考据,而规模犹是也。迨甲午河溢,湮没殆尽。水退泥淤,基址增高,重建匪易。仰蒙圣恩准借办公银五千两,庀材鸠工,尅日告成。现已焕然改观,迥非旧制。而前此之历任经营,今日之借帑一新,俱不可泯也。故特备载之。
新建
南向甬壁牌坊一座匾额仍“楚水司储”之旧。
东西辕门牌坊二座周围栅栏。
旗杆台二座鼓亭二座
石狮子二座大门三间
土神祠三间对面戏台一座
头役班房四间。
以上大门内东。
关帝殿三间对面戏台一座
健快班房二间。
以上大门内西。
二门三间文武二帝祠三间
季报房二间杂行房一间
亲填房一间单房一间
围宿兵丁房一间皂甲班房二间
宿关房三间。
以上二门内东。
钱粮房三间过道一间
柬房三间厂房一间
商税房一间经制科房十二间
海关房三间厨房二间
以上二门内西。
大堂三间上谕匾曰“厘革宿弊”、“廉谨自持”。又匾二,仍用旧题“清慎□勤”、“公平正大”字。联二,仍用赵之琰、刘大川句。
修理公署碑一座记,载《艺文》。
库房三间宅门一座
东西配房各三间
二堂三间匾曰“为臣不易”。联曰“元以官行其义,不以利冒其官”。
内宅门三间正房五间
楼房十一间耳房四间
东西西厢房各三间游廊各三间
办事内书房三十七间西厅五间
怡园古人勤政焦劳,莫不有憩息游宴之地,所以节劳逸、衎志虑也。关署经黄水湮圮后,重新修葺,而独无游观之所,可乎?爰觅峭石,选工匠,即于厅院内外,点缀峰峦,竹林杂树,交映纵横。额曰“怡园”,并镌“石林苍翠”四字于石。公务之暇,亦聊藉以旷览怡悦耳。志有五言律诗一首,附载《艺文》之末。
厢房六间耳房二间
后门二间平台三间
客厅五间后厅五间
耳房二间石山一座
四围墙垣东西两围各长五十五丈五尺,后围长三十七丈,各高一丈六尺。
濠沟仍在署东墙外,较昔稍长。
署外官厅三间,大门一间在辕门西。
马快班房三间,大门一间与官厅毗连。
圈门一座在马快班房右。东额曰“俗厚”,西额曰“风淳”。
禀事上下楼房四间在辕门西。
舍人班房三间与禀事班房毗连。
军夜班房三间在辕门外南首。
近署续置民房、基地,一切契纸,附录于后。
乾隆三十九年十月
一、契买周冠瓦楼门面三间,坐落关署东首,价银六十两。
一、契买柳永年瓦房门面二间,坐落关署西首,价银二十两。
一、契买龚执揆基地一块,坐落关署西首,东长二丈二尺五寸,西二丈九寸,南一丈六尺三寸,北一丈六尺三寸,价银二十八两。
一、契买郑洪柱基地一块,坐落关署西首,东至官巷,西至吕姓墙滴水界,南至街边,北至吕姓房滴水界,价银四十五两。
乾隆四十二年正月
一、契买谷麟苍草楼房十一间,随房地一块,坐落大关楼东首,价银二百两。
一、契买刘珠阳田一块,坐落人庆三乡关署后,现浚为池,计田十亩一分有零,价银二十两。
附
委员公寓在大关楼后。
税课大使署在府城北门大街。
板闸镇巡检司暂寓回施庵。
护库千总署在太平桥侧。大门三间,大堂三间,住房三间,厨房二间。
义塾在本镇南街。大门一间,书馆三间。
续纂公署
文津书院
窃查书院之设,始自乾隆元年,蜗寄唐公创设讲席于爱莲亭。嗣于嘉庆三年,阿厚庵莅任,整肃颓风,观光问俗,遴聘主讲,振作人才。仍侨居于翁公祠。生员、童生按月分期,各试课二次,取定内课生员二十名,每名月给膏火银一两二钱。外课四十名,每名月给膏火银一两。附课者,并无膏火,以备试衡黜拔。又童生,按月亦分期试课二次,取定内课二十名,每名月给膏火银一两。外课四十名,每名月给膏火银八钱。附课者,不领膏火,备补优劣。凡生童试取前五名者,酌另奖赏,以鼓奋志。其山长束修、薪水、膏火等项,俱自为捐廉支给,专令本镇巡检监院。嗣于嘉庆十年,经李公讳如枚者,以抡才励士,为皇家首重之条,自应郑重,岂可假祠宇以处长?遂捐俸采购署东南魁星阁外地址,建造书院一所。其讲堂、廊庑,已镌图志首,不复冗载,仍额“文津”。余自辛未孟冬衔命督斯榷政,屈经五载。适值水决岁荒,滑邑小丑跳梁,接年商贾有羁,课赋短绌,积至数十万。邀恩分限赔缴,夙夜焦思,设法招徕。公政之暇,尤未尝废弛旧典。惟撙节清俸,延师按期试课。订内课生员二十名,外课三十名;内课童生十名,外课二十名。附课均无定额。其经费一切悉照旧捐给。书塾一区,在署南大街。召集本镇无力从师蒙童,试取是镇贫生,择其品学正驯者教读。缘学堂屋少位多,且地方辽广,烟户丛繁,一值阴雨,道途泥泞,童稚赴馆维艰。遂广选蒙师八人,分馆八堂,在于翁公祠、回施庵、元天宫、爱莲亭及河南福缘庵等处。既就四方受业蒙童之便,复拯失馆寒儒薪水之需。每一蒙师,月给修脯银三两。八馆统订蒙童八十名,每名月给膏火银三钱。附读者并无膏火,以待递补。此项亦系捐廉支给。以上所列内、外课之生童,并义学之师徒,月给膏火。现载名数,原无一定之规。总视年岁之丰稔,增减之处,全赖当事者为之。
与善堂
创自嘉庆八年,榷使德假观音庵右院为是堂。捐施棺具,以恤贫民。嗣经接任李捐买义地,合旧有乾隆五十九年价置东街新路之旁义地十五亩五分,又嘉庆六年契买百子堂后地三十余亩,悉为堂内义冢之区,印契附卷。余于嘉庆十六年冬,督淮榷政之余,惟念斯堂实称善举,若久假庵舍年深,恐致疏怠。立志积俸,于次年令巡捕官卢廷桂附近署廨,购得南街民房一所改建。是堂正楼上下六间,上供观世音菩萨、孚佑帝君、文昌帝君。耳楼群房统计五十三间,四围坚筑墙垣,炯然一新。计费银一千三百两。印契附卷。仍令原董事韩煦万、许润泉二人,在堂监造棺木、修合普渡。凡观音膏药,以济贫民暴露之需,灾病之苦,终年计费无多,陆续捐廉给发。该二董事自愿苦行,经理与中,毫不染指。盖谓从善入流,非市井不肖者等也。每岁清明之际,董事亲带堂使履勘僻壤之处,遇有无主孤坟,暴露枮骨,即为之掩补。
又有民人葛寿海者,坚志清修,四方劝惜字纸,募建焚炉一座,广送惜字篾篓,并于街衢市口悬挂盛纸小木柜,以备行人捡积。日逐收取,漂刷洁净,积而焚之。其灰烬或沉于大川,或埋于净土。并于堂侧价买取租田地三十五亩,以抵修炉、添置篓柜及雇人拾取字纸等费。余诚恐经费不敷,于二十年春捐廉纹银五百两,交董事生息,以供堂内香供各项之需。拟将此项筹购膏腴田亩,获租济用,以垂永久。